2005年秋天,有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满怀创业的激情,加盟大午集团食品公司。可是还没有捱到春节,就离开了。
他留给孙大午一封辞职信。在信中,他不无失望地写道:“你说大午集团是好人相聚的地方,我看还不如说是庸人相聚的地方!”
这封信引起了孙大午的沉思:
“他说得有道理,大午集团确实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说是‘庸人相聚的地方’也没错。可是到底什么叫庸人?庸人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呢?”
后来,孙大午开始坦然地跟人们讲:“我说大午集团是个好人相聚的地方,也有人说她是个庸人相聚的地方,我觉得这样说也没错。庸人就是平常人,平常人干平常事,就是人间伟业!”
锅炉工杨和平是郎五庄人,50多岁,个子不高,勤快利落,脸上常带着诙谐的笑容,看起来憨厚又促狭。
2007年5月,四川成都的女企业家协会组团来大午参观考察。有一个女企业家,经营着一个规模不小的食品公司,这一次来,特意考察了大午集团的锅炉房。
杨和平烧着两个大锅炉,一个给庄园宾馆供热水,一个供人们打开水。他每天把锅炉房清理得干干净净,炉旁紧挨着墙跟堆着两堆煤,墙上挂着一个筛子。这两堆煤,一堆是没有烧过的乌黑发亮的煤块,一堆是烧过了又筛出来的煤渣。
女企业家拿手机给这两堆煤拍了照,开始跟杨和平聊天儿。
“师傅,您这煤,怎么烧得这么干净?”
“还有更干净的呢。”杨和平带她到了锅炉房后,看那堆小山一样烧得发白的灰烬。女企业家继续拿手机拍照。
“一吨煤,500多块钱,烧一回不可能烧透喽,把煤渣筛出来再烧一遍,这么着,一年省出来个几吨都不显。这跟吃饭一样,吃多吃少不要紧,不能糟蹋了。吃了不疼糟了疼。”
“你有锅炉证吗?”
“有啊。”
“干了多少年了?”
“十几年了吧。”
“一个月多少钱呢?”
“600多。”
“我那儿也需要锅炉工,就一个小锅炉,管吃管住,每月1000元。你想不想到外地干?”
杨和平应声道:“不想!”
绿化队里有几个清扫卫生的老职工,每天兢兢业业,被孙大午视为集团的表率。其中有个负责打扫厕所的贾振合老人,厕所扫得特别干净。他退休以后,孙大午每到春节都要嘱咐总务处给他送两瓶好酒去。
继任打扫厕所的李凤云,是郎五庄音乐会(吹打会)的会头儿。这个老师傅很有创新精神,他发现用清洗剂根本刷不净便池里的污垢,就用锅炉房的除垢剂做试验,结果效果奇佳;夏天时需要随身背个农药桶灭厕所里的蚊蝇,药桶有30多斤,十分沉重,他就找了个大小适中的饮料瓶,在瓶盖上钻了些小孔,做成一个简易的便携式灭虫器。
集团秘书处的梁俊青,已经30岁出头,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他除了务农以外,还是个曾经从业十余年的土裁缝,在当地小有声名。可是此人嗜书如命,沾染了不少书生气或说是书呆气。孙大午爱惜他的才华,工余以兄弟相待,常和他喝酒谈天,百无禁忌。有时也难免为他的书呆气暴跳如雷。
这是梁俊青在“公司简报”上发过的一篇小文章:
我是2007年4月底到大午集团的,这两个月中,接触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分钟都是新鲜的,要说体会,就是踏实做人不容易,生活处处有学问。
以前我是通过书本了解社会的,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有时用书本知识套社会现象,还会为看过哪本书沾沾自喜。第一次给我带来心灵震撼的,是五月中旬随监事长(孙大午)参加安徽大学的一个三农问题研讨会。
那个会有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其中大部分是大学教授,他们的演讲,用理论模型、公式、图表分析案例、数据,得出结果是验证或推翻某某定理、某某悖论。其中一个来自湖北的农民合作社实验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那个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社员每户出资200元,当年分红5元,2006年没有分红,结余用作公共积累。在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中,人们引经据典,激烈争论,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互相尊重,保留分歧。
这让我大为震惊。我看过这些学者们中不少人的文章,没想到这些文章的基础竟然如此单薄,5块钱,充其量就能买两盒最便宜的烟卷,却要支撑起三农问题这样宏大的政治学框架,多么可怕!我还曾经为这样的东西多少次夸夸其谈,太可怜了!
那次会上,监事长的大白话演讲赢得了整个会场的热烈反响,监事长说:‘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农民问题的实践者。’
知行合一才是真知,这是我的另一个体会。实践出真知,真知并不是专门用来做学问的,而是用来生活的,今天我来秘书处正好两个月,电话不会接,找人不知道是谁,常用的东西不知道在哪儿,每一天都会提醒同事们:各位,上眼瞧着,书呆子又现场表演了。小事都做不了,就不是什么真知假知的问题了,生活是由常识开始的,
做有用的人,就得从做事开始,从做小事开始,做小事是真诚生活的开始。
我想,很多新员工可能和我处境相仿,让我们共勉,真诚生活,做好小事。
大午集团的主体,就是这样的一群庸人。他们几乎个个都是多面手。从自家的院墙里走出来,仍然过着自己熟悉的生活。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什么活计都肯干,什么活计都敢干。他们的生存空间看起来很小,实际上又非常大,低到扫厕所,高到当各单位的一把手,甚至进入董事会。
总经理刘平刚刚30岁出头,是个年轻的老职工。她16岁入场,从饲养员干到技术员,然后是场长、种禽公司经理,现在担任集团总经理。刚入场时,她贪玩旷工,屡次被场长警告甚至处罚。
那时候,她跟着业务员送鸡,对方为压价无理挑剔,她斤斤计较,分文不让,对方要扣车,她索性连车钥匙甩给人家,很多次都需要孙大午亲自出马去把车带回来。她第一次单独出门参加业内的交流会议,孙大午还要在电话里一字一句地教给她如何做大会发言,细致到目光看什么地方、讲话时在哪里停顿等。
她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屡次甩手不干,甚至出逃。孙大午急了也会骂她朽木不可雕。
现在,她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有一次翻起旧帐,孙大午和她辩道:“我说你朽木不可雕有什么错呢?难道被雕出来的都是可雕的吗?不可雕的不是也都被雕出来了吗?一个好的企业就是一个商学院,能把不可雕的都雕出来,这才叫厉害呢!”
曾多年担任集团总务处长的王少年,是孙大午早年一同参军的战友。他说到大午集团的管理,有个形象的概括:“奴使奴,使死奴”。
什么叫“奴使奴,使死奴”?比如刘平,她本来就是饲养员的出身,和鸡有关的一切,她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再比如王少年自己,他会烧锅炉,会搞绿化,能做采购,还能搞接待;还有孙大午,他既是个好司机,又是个优秀的业务员,掏起粪来都比普通工人掏得利索。这样的人安排下各路活计,还有谁能瞒得过他们的眼去?
孙大午说:“庸人把事情做大,才是真的大,英雄成就的是一时一世,平常人才能成就历史!如果我们弟兄几个专心做一个行业,我相信我们能做得很大,但那是能人行为,靠几个能人把事情做大,是很危险的!我的中层干部们可能还不是领军挂帅的人,但是他们是打不垮、拍不散的。我在等着这一批庸人们成为人才,我要耐心等着他们!”
有时候他会解释:“我的工人和干部们,都是忠于事、讷于言、敏于行的。外人要是以董事长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他们可能一无是处,根本不算人才,但是在我的眼里,他们个个都是人才,个个都很可爱!”
传统的格外重视道德品质、强调意志品质的农民人格,加上孙大午常年不懈的用大白话做的思想工作,使得这个企业慢慢由一个利益共同体变成了一个志向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乃至命运共同体。
大午集团的企业精神是:“朴素诚实勤奋,敬业守信创新,不卑不亢正直,公正公平热心,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曾经有个记者采访看游泳池的老职工:“您说怎么才能做到不卑不亢?”
老人悠悠地说:“不坑不骗,心里踏实,就能不卑不亢。”
孙大午撰写了一首诗歌《这里是个好人相聚的地方》:
“你是土生土长
我是十里八乡
他是大专院校
他是遥远的南方
我们走到一起来了
来到了这个好人相聚的地方
道路泥泞我们曾经艰难跋涉
土地荒芜我们曾经费力垦荒
汗水拌着泪水下种,
泪水和着汗水盖房,
孤坟野鬼没有了踪影,
憋闷疙瘩变成了孵化厂
好人相聚,文明战胜了愚昧,
好人相聚,勤劳赶跑了荒凉
这里,空气清新,祥云笼罩
这里,生机勃勃,春风荡漾
你听,机器轰鸣
雄鸡高唱
车流滚滚
书声朗朗
大午人心胸开阔
大午门四面敞亮
来吧,来吧
一方水土养八方人
这里是个好人相聚的地方!
你感受过人情冷暖
我见识过世态炎凉
他迷惑过人生的路
他还带着累累的伤
我们走到一起来了
来到这个好人相聚的地方
农牧生根凭我们的信誉勤劳和质量
繁花硕果靠我们的信念毅力和坚强
卑亢伴着勇敢起步
懦弱扶着正义成长
我们不再担心人情冷暖
我们不再害怕世态炎凉
好人相聚,民间正气参天地
好人相聚,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里,土地生金,阳光灿烂
这里,和气生财,企业吉祥
你看,葡萄碧绿
烤鸡飘香
大路平坦
大厦辉煌
大午人心胸开阔
大午门四面敞亮
来吧,来吧
一方水土养八方人
这里是个好人相聚的地方!
我们是创业的一代,我们自豪
我们是奋进的队伍,我们雄壮
村庄瞄准都市建设
都市傍着绿地成长
大午城已在向我们招手
大午人心中充满了希望
好人相聚,仁义礼智信
好人相聚,温良恭俭让
这里,前程锦绣,令人向往
这里,品德高尚,群体善良
你想,少有所教
老有所养
青年奋发
人心坦荡
大午人心胸开阔
大午门四面敞亮
来吧,来吧
一方水土养八方人
这里是个好人相聚的地方!”